第九十四章骑墙-《大明世祖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3/3)页
    对面坐的儒生,则笑吟吟地说道:
    “洪总督饱受尊重,我国赖以为重臣,权势更甚于明廷,而我国,一向优待降臣。”
    “而像吴总兵这样主动归降的,则更为不同,我们大清,更是诚意十足,只要您愿意归降,不吝封王。”
    吴三桂缓过来,他抬眼道:“我吴家世代忠良,陛下对我恩重如山,不可能会投降。”
    “对于贵主的心意,我吴某,只能辜负了。”
    “吴总兵,如今山海关外,仅余宁远,上个月战事刚罢,您还没明白什么吗?”
    儒生立马换了个口吻,开始强硬起来。
    “我当然明白,贵主病逝,贵国怕我趁火打劫,不由得先下手为强,顺便,也能转移矛盾不是?”
    吴三桂一听这话,毫不畏惧,反而轻笑道:“虽然仅余宁远城,但吴某这数万关宁铁骑,可不是吃素的。”
    “好,我明白了。”
    儒生这才收敛起笑容,郑重其事道:
    “就连孙督师都亡故了,吴总兵还如此坚持,在下佩服。”
    “山高水长,日后咱俩总有机会相见的。”
    说着,露出意味深长的一笑。
    吴三桂眼睛一眯,没做理会。
    不过,他此时心中已经有所动摇。
    亲朋好友,泰半都在满清,投降了不少,都言不错。
    但同样,这边的崇祯皇帝虽然有时很令人绝望,但对他信任有加,还赐予了尚方宝剑。
    钱财方便,更是极力供应,所以他松锦大战后,短短一年,就重新组建自己的关宁铁骑。
    在大明这边,他地位尊崇,实在没必要投满清。
    “若不是孙督师阵亡潼关,后所等三城被破,咱真不愿见清人。”
    面对自己的幕僚,吴三桂面露为难之色。
    李友松闻言,捋了捋胡须。
    您连建奴都没喊,意思太明显了吧。
    他不由得叹道:“虽然明廷如西下之落阳,千疮百孔,但江南胜地仍旧在手,总兵还得三思而行。”
    “嗯!”吴三桂点点头,若是一个南北朝而言,大明这边也是值得期待的。
    到时候,作为唯一的骑兵,倒是用处极大。
    第(3/3)页